工商、质监、食药监三局职能合一后,为避免了分段监管、职能交叉现象,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切实履行职责,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,构建了覆盖生产、流通、消费全过程的市场监管体系,形成了良好社会影响,增强了市民办事投诉便利。
一是注册窗口程序简化。机构改革后,降低了注册登记权限,不管多少注册资金,不管在什么街道,企业到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营业执照。法定办理期限是15个工作日,现在最多只需5天,提速了66%,对于特别急的企业,时间可缩短至2-3天,减少了往返递交材料的时间和程序,减轻了企业办证负担。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尝试将“前置”事项改成“后置”后,调整的审批目录已超百项,涉及教育、卫生、旅游、食药等多个行业,大大激发了创业热情,截至6月10日,滨湖区今年新设内资企业1823户,增幅达30.87%。
二是消费者投诉直接便利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后,针对老百姓普遍反映的“投诉无门”情况也得到改变。以往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保健品质量问题应该向食药监投诉,但因涉及维权补偿问题属于民事调解,不在食药监管受理范围内,必须到工商消委会去解决,这种分段监管又彼此交叉的市场监管模式,常常会造成管理滞后。而目前无论是生产、流通还是消费,只要在滨湖辖区内,涉及食品、药品、商品质量问题,或消费维权事项,就只需找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。
三是市场检查简化高效。往年,由于执法领域不同,除了政府的联合检查外,工商、食药监、质监要分头进行市场检查,而现在基层分局原来从事工商的执法人员,现在外出市场检查须“身兼”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或食品检查人员,三支队伍变成一支队伍,只要派出两三名执法人员就完全可以做到以前六个人的执法工作,虽然检察人员减少,次数减少,但执法更有效、便捷,监管效率明显提高。
四是执法体系更加健全。“三合一”后,数百部法律法规、近两百种执法文书面临整合,滨湖区市场监管局用最快时间整合了三个单位行政处罚文书,目前该文书被市级层面作为范本在全市推广。在改革第一轮,滨湖市场监管局大力精简机关人员,后续还将完成第二轮的人员微调,力争完成机构改革“压缩20%机关人员充实基层”的任务目标。对改革的真正期待在于由“变”而“便”、由“变”而“强”,这也正是此次改革的初衷。
(区市场监管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