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区市场监管局着眼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,落实“宽进”举措,探索“严管”举措,推进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。
商事制度改革措施落地到位。
全面推进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、“一照多址”、“全程电子化”;外资登记按“负面清单”改审批制为备案制;进一步调整“住用商”条件;首推企业住所信息申报制;积极探索食品经营许可“证照联办”。实行“双告知”制度,印发“先照后证”事项目录。推进窗口标准化建设,落实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、AB岗及容缺预审制等,缩短“入市”周期。
全区共办理“一照一码”登记21334件,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787户,同比增加41.64%;新增股权出质登记27件,同比增加16.7%。
质量强区政策措施力度加大。
实施《滨湖区质量强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》,制定考核细则,质量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。制定了《滨湖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细则(品牌标准类)》,全面落实市区两级相关政策措施和配套经费。积极宣贯《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》新标准,全区167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。今年共培育“首席质量官”20人次,2家生物医药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。
标准战略引导产业提质增效。
全力实施辖区主导优势产业标准提升工程,新增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25项。培育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试点项目、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项目和团体标准试点项目各1个。我区的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获批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团体标准试点”,成为全省首批、全市首家团体标准试点单位。深化服务业标准化创建,湖滨商业街顺利通过省级验收,成为我区首家综合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街区。
商标名牌联手开展培育创建。
立足我区产业布局、企业规模、产品(服务)市场占有率、覆盖率实际,积极引导完善我区商标名牌培育梯队。
新申请省著名商标22件,再认定著名商标23件,帮助企业解决商标侵权11起,认定近似和假冒商标6起,“无锡毫茶”“马山芋头”成功申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助推无锡首个“互联网+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——才标网”成功上线;申报省名牌16只。
企业信用监管成效初步凸显。
全面抓好企业年报,加大公示信息抽查力度。率先在全市探索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标准化体系。制定实施《市场主体征信管理暂行办法》,联合区相关部门多次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联动监管,7家企业信用降级,真正实现了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的新监管格局。
广泛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定,申报质量信用AAA级企业2家,AA级企业3家;开展各级“重合同守信用”企业认定申报复查,全区现有重守企业652家,其中国家级6家;省级31家。
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平稳向好。
建立健全区、镇、村三级食品安全工作网络,全面落实责任体系。
开展分级分类科学监管。组织实施粮食及其制品、食用植物油塑化剂、保健食品、集贸市场、疫苗流通、中成药生产等48项专项检查,完成食品抽检2370批次,合格率98.8%,组织实施食品快速检测115242 批次;开展药械抽检120批次,快检600批次。
开展“明厨亮灶”、“诚善经营、畅享消费”餐饮服务示范企业创建、“放心消费商圈”、食用农产品便民检测服务站建设、药品质量安全行等专项活动,成功完成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43件、350天次。全区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。
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创新突破。
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察,排查各类隐患282条,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2份,向各级政府报告重大隐患申请挂牌督办2家8台2条;对17家使用单位、46台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监控。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演练52次。
创新试点第三方维保质量抽查模式,联合河埒街道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,引入第三方机构,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现场维保质量进行监管,探索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。
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打假治劣。
完善《处罚程序规定》、《委托处罚规定》、《调整案件集体讨论方式规定》三个执法规范文件,修订举报奖励、案件审理、行政执法考核等多项制度,被评为市“规范执法示范点”。开展“打击非法集资”、“电动三轮车”、汽车销售4S店、“清风”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,初步形成从生产到流通、产商品全覆盖的大市场监管执法体系。
全年共办结案件135起,“大要”案查办有新增长,案件办理体现了“三合一”后的市场综合执法优势。
举报投诉中心集中高效维权。
建立举报投诉中心,完善局《举报处理办法》,整合12315、12331、12365、12345等投诉举报热线,基本形成了“一个中心对外、基层分局承办、科室业务指导”的高效处置流程。
今年已受理各类投诉举报1881件,较2015年增长42%,办结率92.82%。
关注舆情动向,成功处置了消费者集体维权事件3起,及时化解矛盾。充分发挥消协作用,解决消费者合力诉求296起,挽回损失4.03万元。
宣传培训做好惠民惠企服务。
通过“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”、“食品安全宣传周”、“药品安全宣传月”、“质量安全月”等时段,集中广泛开展对监管相对人及大众的法规培训和宣传教育。开展各类企业培训65场次,涉及人员7500余人次,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规范水平。新建“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”18家,组织开展了“暑期食品安全知识”有奖竞答、慢性病用药安全公益讲座、“产品安全与儿童成长”、“新消费·我做主”3.15现场咨询等各类宣传活动57场次,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。